首页

跪在李婉怡脚下李雪君

时间:2025-05-24 00:57:53 作者: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盟在重庆成立 浏览量:37840

 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(记者 陈溯)7月12日是“国际防治沙尘暴日”,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(国家林草局)获悉,近20年来,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、强度减弱的趋势,由1981年至2010年均值17次,减少到近10年均值9.2次。

  “国际防治沙尘暴日”是联合国大会2023年6月8日通过决议确定设立的,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。

  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,针对产生沙尘的三个因素(沙尘源、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),人类目前能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沙尘源治理。在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种树种草、建设防护林,可以增加地表植被,防治土地沙化,减少沙源面积,对于减缓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、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中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,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《防沙治沙法》,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。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,组织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。

  经过长期努力,中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,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。据国家林草局统计,“三北”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.8亿亩,治理退化草原12.8亿亩,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.05%提高到13.84%,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%降低到70%左右,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的历史性转变。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,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,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。

  中国积极履行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,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务实合作。近一年来,中国以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为行动指南,挂牌成立了中阿干旱、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,重点面向东北亚、阿拉伯国家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,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,支持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,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。(完) 【编辑:于晓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吴明决定逮捕

“小时候我们家里会做手工桂花糕、桂花泡酒,整个房子都是香味。现在我从事收购桂花的工作已有七八年。”陆艳峰诉说自己与桂花的不解之缘。

中美青少年“春分日”同游

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白成莲曾在中国生活,普通话非常标准。她特别向往济南的泉水、淄博的烧烤。她希望能够以纪录片和短视频为媒介,让更多的韩国年轻人,了解山东、爱上山东。

高温下的钢轨“医生”:步行50余公里 护航列车通途

“从接收上海、南京、苏南等地的产业单向溢出,到如今生态、旅游、康养、农副产品形成双向互济,盐城人的绿色生活方式走出去了,好生态已经成为我们最具特色的城市IP。”袁国萍说。

奇葩说6

云浮市副市长王巍指出,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机会下,云浮市将继续按照“东融湾区、西接RCEP”的工作部署,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错位竞争优势。

旅英大熊猫“阳光”和“甜甜”已回国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